返回列表 发新帖

省政协委员叶茂:构建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 20: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数字经济如何为特色农业赋能?在省政协委员叶茂看来,特色农业对数字化的需求,在四川表现得更加迫切,数字经济对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的助力,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他认为,数字经济在乡村规划、要素服务、产业体系和乡村治理方面,都有很大发挥空间。

“原因在于四川特色农业资源广布,市场前景较好,比如大凉山的农牧及中草药、丹棱及米易等地的特色果蔬产业、通江的食用菌等。同时,农业生产条件难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但数字技术的嵌入应用是可以的。”叶茂说。

以成都郫都区为例,叶茂分析,农家乐很多,但是小而散,即便少数已经搭建平台,采用电商营销等方式,但由于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产业项目没有实现系统化转型,不能产生示范带动作用。要实现城乡融合,以数字经济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并非易事。同时,在战略规划上,数字技术与人、空间、产业资源等要素没有实现有机融合,林盘农耕文化等特色品牌影响力不够凸显,缺乏差异化的产业数字化场景,区域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而目前存在的,农村资源要素向城市单向流通,城乡之间在政策、产业和资源方面的藩篱,更需要数字化转型畅通要素之间的双向流通。

对此,他建议,引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体系,并分层分类建立数据库、机会库、项目库、人才库等子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对人才、土地、资金等乡村要素高效合理配置,一方面强化数字化人才培养,鼓励各行业数字人才投身农业双创,另一方面梳理乡村闲置土地资源,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外来企业、创业团队等通过土地入市、租赁、合作等方式获取房地资源。在资金方面,探索集体资产入股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有序参与数字化农业产业领域;探索生态资源数字化管理,将农村田水路林等生态资源进行分类归集并形成数据库,鼓励开展数据、生态资源创新运用及场景打造。

他还建议,创新组建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的乡村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建立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要将村集体、村民、专家、国有平台公司等统一纳入联合体。聚焦特色农业产业面临的难点,培养能够服务特色农业供应、生产、运输环节的数字化营销人才,通过小视频、网络直播等进行品牌孵化,完善“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全链条集群。

以便民服务为突破口,利用“互联网+便民服务”普及推广数字化工具,以数字乡村大脑统揽乡村治理数字化。建立以村民诉求为导向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高校、专家、乡村、院落、返乡人才、退休人员等联谊平台,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记者/摄影:李霞

编辑:戴艾岑

责任编辑:常莉娟

审核:常斐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