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颗“小牙齿”撬动“千亿级”市场 中国牙谷何以“咬定”三个全球第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4月24日,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盛大启幕。手握三个“全球第一”的中国牙谷,吸引3位院士为一颗牙齿“集体烧脑”,华西智慧与资阳制造深度碰撞,12家新入驻企业集中签约,向世界展示四川资阳用一颗“小牙齿”撬动“千亿级”市场的坚定步伐与强劲势头。

大会现场。

中国牙谷正加速从单一制造业向多元产业延伸拓展。此次大会现场,资阳高新区与12户新入驻企业集中签约,覆盖隐形矫治器、牙科X射线机、口腔材料研发等前沿与新兴领域。这些新项目不仅让中国牙谷隐形矫治器领域再添生力军,增加上游关键材料研发项目,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进一步完善“材料-设备-终端”完整链条,还拓展“口腔 +”产业边界,推动牙谷向关联产业延伸,开拓了大健康和医美等新兴赛道。

12个项目现场签约。

会上,资阳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正式授牌成为焦点。这一平台直指口腔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卡脖子”难题——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国产化高端口腔器械、生物材料等技术攻关。

“我们要让‘四川智造’的口腔器械,真正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无缝对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表示。

与会嘉宾。

“当组织工程、靶向药物等前沿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口腔临床应用时,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转化瓶颈有哪些?”会议最后,院士专家和口腔头部企业代表围绕“融合创新,生态赋能:共塑中国牙谷与口腔产业未来”主题,展开头脑风暴。

针对创新转化,院士专家们提出完善成果转化政策机制,对高校院所,将成果转化成效纳入评价体系,并建议牙谷搭建技术转移等平台。此外,各方还就临床标准更新、区域协同发展、牙谷核心竞争力打造及软实力建设等议题建言,助力中国牙谷迈向世界级口腔产业高地。

回顾我国口腔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历程,8年前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当时,我国口腔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牙科医疗设备、口腔材料、口腔器械等产品80%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几乎全部被国际品牌垄断。一边是全国口腔产业以20%的年增长率蓬勃发展,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巨大潜力;另一边却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供给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供需矛盾亟待破解。

中国牙谷。

201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资阳埋下“一颗牙”的梦想。8年蓄势,2024年,中国牙谷产值近40亿元,335个“资阳造”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实现了规划建设规模6平方公里全球第一,口腔全产业链完整度全球第一,年产7200万片隐形矫治器全球第一。中国牙谷品牌价值评估超千亿元,稳居全国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集聚地“头把交椅”。

从“一颗牙”的梦想到“一条链”的延伸,再到建立“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如今,中国牙谷依托国家器审中心四川创新服务站资阳分站等,实现“一类证当日办、二类证不排队、三类证畅通办”,产品注册时间较常规缩短60%,审批时效全国领先;组建口腔产业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全周期服务,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平均时间缩短3-6个月,让“牙谷速度”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牙谷已谋定新棋局:除巩固隐形矫治器、口扫设备等优势产业外,更瞄准“口腔+”赛道,向医药、眼科、骨科等领域延伸。并重点推动种植体新材料取证企业进集采、拓市场,推动口腔消费品、口腔材料企业招引、项目转化,进一步补齐链条。

目前,中国牙谷已被列入四川4个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其发展路径不仅是“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更为中西部产业升级提供了“特色产业链”样本。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