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为提高学生文物保护意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渠县城坝遗址保护和利用中心创新性地把考古现场变为学生的教学课堂,生动讲述2000多年前巴蜀文明的传奇历史。
这天一早,渠县土溪中学将课堂“搬”进考古现场,让考古现场的历史文化与书本上的历史文化有机融通,拓宽教学课堂的知识场景、教学体验与地域空间。来自渠县城坝遗址考古队的执行领队张兵圆,正在指导孩子们清扫刚拼接好的一件陶器。
把课堂搬到考古现场,让学生亲临考古现场,全新体验考古遗址上的别开生面的课堂,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变为直观的印象和体验,深入感知古蜀文化魅力。同时,也在同学们心里种下好奇的种子。
渠县土溪中学老师 李梅:把课堂搬进考古现场,把历史作为生动的教材,让我们的孩子亲临遗址挖掘现场,了解文物开采(发掘)相关知识和相关历史,教育我们的孩子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爱护文物、热爱家乡、传承文化。同时,树立我们孩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渠县城坝遗址,占地约500余万平方米,已出土遗物3000余件,初步构建了遗址自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年代序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创新性地把课堂搬进考古现场,让学生们领略渠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创新方面获得新的启发。
渠县城坝遗址考古队执行领队 张兵圆:习近平总书记也讲过,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怎么活起来?我想通过“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将普通的学生带进我们的遗址地,拉近民众与文化遗产的这种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能够带给他们一些心灵的滋养和陶冶情操,以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