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石椅村:“好样子”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9 09: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近日,记者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在崇山峻岭之中沿着山路而上,便看到一幢幢掩映在茂密果林之中的石砌碉楼和木质吊脚楼,这里就是“云朵上的羌寨”石椅村。

1.jpg

“云朵上的羌寨”石椅村

村民周雨薇身穿色彩艳丽、图案吉祥的羌族服饰,正在占地158亩的苔子茶基地内忙着清理修剪茶树枝。她早早就给2024年定下了“小目标”:“今年要拓宽增收的路子,让日子像枇杷一样抿甜、像苔子茶一样巴适!”

周雨薇揩了揩额头的汗水,一抬眼,羌山凝翠、阳光普照、景美如画的石椅村尽收眼底,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周雨薇想起了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时说的话。

一年奋斗,石椅村乡村振兴呈现更多“很好的样子”。石椅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铆足干劲、感恩奋进,正聚力特色农产品打造和乡村旅游发展,一步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成绩,好日子像羊角花一样红火。

2.jpg

石椅村苔子茶茶园

千年苔子茶焕发新魅力

国家一级评茶师、茶艺师、四川省制茶大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牛义贵是石椅村的“常客”,每到苔子茶灌溉、施肥等环节时,他都会前来为村民“授课”。

“冬季主要有修剪、除草、施肥、保暖等环节,虽然进入养护期,但能看出长势喜人,记住1月下旬要追肥、灌溉。”牛义贵站在周雨薇身侧,仔细讲解近期的注意事项。在牛义贵一遍遍亲身示范中,当地村民逐渐摸索出了苔子茶栽培管护方法,即抢采摘、轻修剪、控杂草、防病虫,让石椅村苔子茶基地管理越来越规范。

4.jpg

村民进行苔子茶冬季管理

大禹门前树、千年苔子茶。

早在唐宋时期,北川就有一种茶树叫苔茶,闻起来有一股嫩栗香,喝起来味鲜甘爽、齿颊留香。在唐朝的时候还被列为“贡茶”。

牛义贵告诉记者:“苔子茶生长在海拔1200米左右,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直射日照短,生态条件优越,茶叶品质高。现在村民既做好特色农产品,还把乡村旅游搞好,比如苔子茶在采摘季就是一种旅游资源,让客人到茶园亲自体验采摘过程,这也就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9.jpg

北川苔子茶叶厚、芽壮、耐寒、氨基酸含量高,具有高香、味浓、耐泡等品质。2009年“北川苔子茶”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3年“北川苔子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村民干劲十足,基础设施也“上新”。当地投资600万元在石椅村苔子茶基地内,建设了监控、太阳能杀虫灯、气象监测站以及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齐全。

3.jpg

茶园里的气象监测显示牌

北川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黎开强告诉记者,气象监测站数据将实时传输到北川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在手机端对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降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有效实现茶园的科学管理,特别在遇到极端天气,连续干旱或者冻害的时候,可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如今,在石椅村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千年苔子茶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

数据显示,去年,石椅村片区苔子茶销售额达260万元,同比增长15.56%。

林下经济铺就致富路

太阳升起,雾气散尽,阳光洒满古老的村落。第三批科技助理、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魏灵早早赶到了村民陈继述家,一头就扎进了枇杷树下的赤松茸拱棚中,仔细察看棚内土温、室温以及与室外温度的差异。

6.jpg

石椅村里房前屋后种植了很多枇杷树

魏灵每天早中晚三次来到种植现场,观察菌丝发育情况、土壤温度变化等。“去年,邀请了市农科院各学科的专家到石椅片区调研。经过充分论证,一致认为在石椅村发展错季赤松茸大有可为。”他告诉记者。

早在去年3月,在科技助理的牵线搭桥下,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团队为石椅村引种并指导种植的赤松茸,经过50余天的精心管理,终于在5月迎来收获。这也是绵阳首次实现低海拔高山区反季节林下种植赤松茸并成功出菇。

“林下种植赤松茸可谓是‘一举两得’。”魏灵提起厚重白色塑料布,扒开黄土,捧起里面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枇杷枝条、谷壳等农林废弃物基料,“你们看,土地下菌丝连片生长,发育得非常好。这些肥料在分解后会变成有机质,可为赤松茸提供养料。在收获赤松茸后,菌渣又是优质的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反过来提高枇杷的品质,促进枇杷树更好地生长结果。”

7.jpg

村民在给枇杷树修枝

枇杷种植,可谓是石椅村产业发展的一个“开端”。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椅村便开始发展枇杷种植。

目前,全村建成枇杷、苔子茶基地2000余亩,并在巩固原有水果品质的基础上,与市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对村里的水果品种进行改良。从2010年开始,市农科院的研究员任茂琼,开始常态化为石椅村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走出枇杷果园,魏灵拿出手机给记者算起村民的“致富账本”:“这次试种成功后,就会在全村推广。赤松茸种植时节一般在每年10月到次年5月,能够反复出菇,按照枇杷树下种植一亩地赤松茸,以最低产鲜菇3000斤、市场价格5元一斤算,一亩地收入大概在1.5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让特色农产品“出山入海”

“我家种的枇杷,不用出门就卖光了。”

“去年,随着‘绵品出川’,石椅村的特色农产品也‘出山入海’,销路更广了。”

“订单越来越多,腰包也鼓起来了。”

……

谈起2023年新收获,村民的话语间满是喜悦和感激。

8.jpg

农产品检测

村民喜上眉梢的背后,离不开持续把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一群人。去年,石椅村片区农产品检测室在石椅村建立,常态化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特聘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邓慧昀在石椅村农产品上市时,就会驻扎在村上入户进行抽样检测。

邓慧昀在服务站内,称量了4个不同批次的茶叶放置在四个样品杯中,用提取液提取后,滴到胶体金检测卡上,5分钟后,将检测卡插入农产品检测仪器上,即可出结果,“我们配备了多功能农残检测仪,县上还配备了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等农残检测设备,农产品在经过一系列对应的‘体检’后,就会给村民出具检测小票,让农户卖得安心,游客买得放心。”

5.jpg

石椅村“好货”,跨越山海闯市场。一年来,石椅村大力实施“三品工程”,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拓宽省内外销售渠道,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石椅村农特产品扩面提质。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去年3月,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在“绵阳造”佛山展现场,向佛山市民展示石椅羌寨乡村振兴的“好样子”。而在他的身后,是搬到展销会现场的石椅羌寨大门,配上进寨仪式的照片,让佛山市民有“川越”山海,来到石椅羌寨的身临其境之感。

10.jpg

陈爱军在“绵阳造”佛山展现场介绍石椅村 视觉绵阳资料图

石椅村特色农产品持续“出圈”,成为展销会上的“抢手货”。为让更多外地人知晓苔子茶等石椅村特色农产品,石椅村注册了“石椅子”全品类商标,打响“羌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借助“绵品出川”平台,让乡村振兴成果一路走进厦门、东莞、苏州等地抢占市场,实现石椅村片区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8.94余万元,签订正式及意向订单金额达2780余万元。

新的一年来临,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起石椅村的新年发展“大计”,期许在奋斗中干出乡村振兴“更好的样子”。(涪江观察记者 郭若雪 彭紫薇 王何力/文 王勇/图)


编辑:贾非

校对:王政

审核:廖耘

来源:绵阳日报社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